
“我总共上了三次修渠工地,总干渠、干渠、支渠全部修过,基本上见证了红旗渠修建的全过程?!?月20日上午,在安阳市区梅东路北头的一个老家属院内,74岁的红旗渠乙等劳模余娇春告诉记者。
奋战渠首4个月
1960年2月11日,引漳入林工程(后改为红旗渠)正式动工。任村公社古城大队15岁的女青年余娇春跟随村里人,奔赴修渠工地。
“我当年虽然15岁,但我长得个子大,有力气,所以就上了修渠工地。古城村总共去了8个女的,我年龄最小。其他7个人分别是侯春花、侯林竹、刘顺菊、余秋子、罗双琴、余娥竹、余桃英?!庇嘟看宏攀种竿?,一口气把这些人名叫了出来。
到工地四五天后,余娇春就和本村的几十个青壮年被抽调到渠首突击营。她回忆:“渠首突击营有好几百人,女的有七八十个人?!?/P>
“我们的住地一开始在漳河西岸的山崖底下,后来住到了搭好的工棚里。晴天还好说,一到下雨天,外面下大雨,棚里下小雨,被子都被淋湿了?!庇嘟看核档?。
渠首突击营的主要任务就是修筑拦河大坝,修渠民工的主要工作就是准备石料。余娇春回忆,修拦河大坝分三期工程。工程最难的就是第三期截流工程。余娇春她们的工作就是抬石渣、装麻袋,昼夜不停,连续施工。
余娇春说:“第三期截流时候,我们这些女的没有在合龙现场。现场好几百个人,各人干各人的工作。有下河里堵水的,有往河里扔麻袋的,有抬麻袋的,有装麻袋的?!?/P>
每天天不亮,民工们顶着星星就到了工地,直到晚上天完全黑了,才又摸黑回到住地。红旗渠渠首工地距离山西省平顺县石城公社只有几里地,余娇春她们却没有到石城镇上看过一次。
修渠时候好想家
到山西修渠是余娇春第一次出远门。余娇春记得很清楚:“上渠出门前,俺爹怕我到外面想家,就叮嘱我说咱村那么多人一块去,都在一块干活。到工地后,人家叫咱干啥咱就干啥,不要想家?!?/P>
对一个初次离家的十五六的农村青年来说,不想家那是不可能的。虽然有好几个年龄相仿的同伴,但日复一日繁重的体力劳动、艰苦的生活,上工一个月后,余娇春开始想家了,饭吃得越来越少。
渠首突击营里的一个连长叫程根武,是任村公社井头大队人,好逗人,他说余娇春,“这闺女咋就不会笑呢,天天苦着个脸儿?!?/P>
“我不想搭理他,心里烦着呢,就是想家?!庇嘟看盒ψ呕匾?。
本村的余河周劝她:“闺女,不吃饭可不行啊,赶紧修好渠后咱就能回家了?!?/P>
余娇春有个老干爹,是任村公社后峪大队的,也在修渠工地上干活,住得不太远。隔一段时间,老干爹就来看看她,来时给她带点柿干细炒面。这对余娇春来说,也是一个很大的安慰。
余娇春的姐夫叫刘满水,是古城大队赶汽马车的。过一段时间,刘满水来工地上送东西时,也来工地上看看余娇春,告诉她家里人的消息,劝她别想家。
“从正月出来修渠,直到渠首拦河坝完工,我小半年没有回过家?;丶仪耙惶焱砩?,我们几个人早早把铺盖捆好,将就了一晚上,第二天吃过早饭就步行回家,回到家麦子已经割完了?!庇嘟看撼两诙酝碌幕匾渲?。
荣获乙等劳模
1966年春天,余娇春第二次到修渠工地修渠。当时住在任村公社清沙大队,主要任务就是修建三干渠。
“我们住在一户老百姓家里,条件比在渠首时好多了。老两口住在西里间,我和岳美香几个人住在东里间?!庇嘟看核?。
红旗渠三干渠修成后,大队干部通知余娇春去林县城开表彰会。余娇春说:“大队评劳动模范,不知怎么我就被评成了红旗渠乙等模范??赡苁俏腋苫钐な?,舍得出力不偷懒吧。在工地上,咱和男劳力一样出力流汗?!?/P>
劳模表彰大会开了一个星期,余娇春在会上认识了几个朋友。一个是任村大队的赵子竹,一个是西坡大队的秦换竹。秦换竹爱说、爱笑,性格开朗,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在表彰会上,余娇春得到了一张奖状,奖品是一个笔记本和一套《毛泽东选集》。
当年,余娇春的丈夫任军亭在部队提了干,她成了随军家属。再后来,余娇春丈夫转业到了安阳市,全家人随之落户安阳。
“时间过得真快,一晃五六十年就过去了。经过多次搬家,那张奖状早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。老了老了,就常?;匾淦鹨郧暗氖?,我对儿子说,啥时间有空了,再去红旗渠渠首转转,看看当年工作过的地方?!庇嘟看鹤詈笏档?。(陈广红/文 李俊生/图)